小肿块背后的健康信号
“医生,医生,孩子一哭闹大腿根就鼓个包,这是怎么了?”在儿科诊室,许多家属因孩子腹股沟或肚脐处反复出现“小鼓包”而焦虑,这很可能是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作祟。作为婴幼儿常见疾病之一,小儿腹股沟斜疝看似不痛不痒,却可能暗藏风险,今天,我们一起来科学认识它,守护孩子健康成长。
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?
小儿腹股沟斜疝,是儿童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,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,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管突出到体外,形成肿块,腹股沟斜疝可见于各个年龄期的儿童,婴幼儿期多发,好发于男童,右侧多于左侧,也可以发生在双侧。
如何识别?
典型表现:
腹股沟/阴囊或肚脐处出现柔软包块,哭闹、咳嗽时增大,安静平卧时缩小或消失。
危险信号—嵌顿疝:
若包块突然变硬、按压不能变小或消失,触痛明显,孩子剧烈哭闹、呕吐,可能发生肠管卡压(嵌顿疝),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,否则可能导致肠坏死、感染、休克!
诊断
医生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、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,结合腹股沟超声检查,可以确诊小儿腹股沟斜疝,超声检查是目前腹股沟斜疝首选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,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判断出疝的内容物,如肠管、大网膜或卵巢等结构。
治疗
小儿腹股沟斜疝自愈的几率很低,一旦确诊,建议尽早择期手术治疗,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。该手术时间短、创伤小、手术风险相对低、恢复快,同时腹腔镜下可明确诊断患儿腹股沟斜疝是单侧还是双侧。相反,如果不做手术,男童疝内容物经常出现会卡压精索,可能会影响睾丸发育,进而影响生育功能,女童常见的疝内容物是卵巢、输卵管等,也可能影响生育功能,此外不管男童还是女童,都有疝气嵌顿的风险。嵌顿疝比较容易发生在新生儿及婴幼儿,孩子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,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区有无包块,尤其是已经确诊腹股沟斜疝还未手术治疗的孩子,以防嵌顿。疝气反复出现嵌顿,保守治疗的风险明显增大,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。
术后注意事项
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定期清洁伤口,避免感染,如发现伤口红肿、疼痛明显,及时医院复诊;
手术后建议避免剧烈运动,避免剧烈哭闹;
合理饮食,保持均衡的饮食,以少食多餐、循序渐进、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,同时保持大便通畅;
勤通风,勤洗手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预防呼吸道感染,避免长期剧烈咳嗽。
科室简介
999全讯白菜网小儿外科于2025年1月1日成立,是渝东南片区唯一综合性小儿外科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,医护团队先后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、北京儿童医院等国内知名儿童专科医院进修学习。
科室诊疗范围涵盖
儿童创伤性疾病(头面部清创缝合、烧烫伤、胸腹部损伤的外科处理);小儿普外疾病(腹股沟斜疝、肠套叠、阑尾炎,美克尔憩室、脐疝、肛周脓肿、肛瘘等);胃肠新生儿外科疾病(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、新生儿胃穿孔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、新生儿小肠结肠炎(NEC));儿童泌尿系统疾病(鞘膜积液、包茎、隐睾、睾丸扭转、附睾炎等);儿童骨科疾病(四肢骨折及脱位、先天性肌性斜颈、颈椎半脱位、桡骨小头半脱位、腱鞘囊肿、腘窝囊肿等)。
科室电话:023-79227061
联系地址:
门诊:999全讯白菜网儿童医院1楼
住院部:999全讯白菜网第一住院楼11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