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高温来袭,热射病成了我们不得不警惕的“隐形杀手”。作为急诊科护士,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热射病,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高温季节。
一、什么是热射病
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,是一种致命性急症。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(热浪、桑拿等),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,身体散热机制失灵,体温急剧升高,超过40℃,就会引发热射病。它会对大脑、心脏、肝脏、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,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,危及生命。
热射病的症状比较明显,一旦出现,必须高度重视。
1. 体温升高
这是核心症状,患者体温往往超过40℃,很难通过常规退烧方法降下来。
2.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
患者可能出现头痛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意识模糊、谵妄、昏迷等情况。
早期皮肤发红、发热,触摸滚烫;随着病情加重,皮肤可能变得干燥、无汗,这是因为身体散热机制失灵。
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、心率加快、血压下降等情况,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但又力不从心。
热射病并不是随机发生的,以下人群更容易中招:
如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快递员等,他们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,身体热量散不出去,很容易中招。
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,体温调节能力差,还可能患有慢性疾病,更容易在高温天气中出现问题。
儿童体温调节系统不成熟,活动量大,容易过度消耗体力,散热不良,且对危险感知能力弱。
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、心脏病患者,他们的身体代谢旺盛或心脏负担重,更容易诱发热射病。
预防热射病非常重要,只要做好以下几点,就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:
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。户外工作者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多休息,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降降温。
多喝水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,最好喝含有电解质的饮料,如运动饮料,但不要喝含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饮料。
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,空调温度调到26℃左右,保持室内通风,让空气流通。
饮食清淡易消化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避免增加身体代谢负担。
家人要多关注老年人、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,观察他们的身体状况,控制活动时间,帮助他们散热。
万一身边有人出现热射病症状,谨记现场救治六步法:
立即脱离热环境,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尽快除去衣物散热,有条件者将患者转移到室温16-20℃的空调房。
用冷水浸泡,用浴桶、油布、水池将患者躯干浸泡在2-20℃冷水中,无条件时可用26℃的室温水。如果无法做到浸泡降温,可用两水喷洒同时配合扇风给患者降温。
快速准确测量体温,腋窝温度受环境或降温措施影响大,故液温不高时,不能排除热射病可能,应在10分钟后至少复测一次体温,如没有监测体温的条件,可触摸患者体表估测温度并尽快开始降温。
如果患者意识清醒,可以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;如果意识不清,不要强行喂水,以免呛到。
如果患者已经昏迷,将头偏向一侧,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呕吐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如果患者发生抽搐、躁动,不仅会影响降温还会增加耗氧量,加剧患者神经系统损伤,所以尽快拨打120,将患者送往医院。
热射病虽然可怕,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,就能有效避免它的发生。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,度过一个安全、健康的夏天!
参考文献:
[1]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5版)